【活動心得】李洛克老師_2018語文桌遊輕講座(台北場)_妙語說書人
在濕冷的寒冬中,暖色調的小教室顯得格外溫馨
而且當天有三位新竹的華語老師不辭風雨來參加呢~(可惜有一位趕不上T^T)
💬 授課內容
這堂課主打以桌遊「妙語說書人」(下稱「說書人」)進行語文教學,並主張「說書人」是一款可以滿足「想像力/詮釋/思考/寫作/說故事/閱讀/諮商與班級經營」等需求的百搭教具。(部分文字擷錄自招生文宣)接著老師先解說「說書人」的原版遊戲規則、計分機制,並且讓各小組試玩一圈。待學員們都對這款遊戲有基本認識後,再帶入造句與寫作的教學應用,主要操作方式是透過不同層次的「限制」來引導學生,例如一定要說出名詞短語,以強化學生的造句與表達能力。這裡老師也列舉了各種「限制」的操作排序供學員參考,力求循序漸進。
除了透過「限制」來操作,老師也分享了如何以開放式的聯想與詮釋來訓練學生的描述能力,不僅有單人單張的機制,也有小組共同創作的運作模式,可謂大小班通吃,我個人覺得家教班用起來應該也很不錯。
此外,老師也點出了幾個團體班操作「故事接龍」常見的問題,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套方案。用制定主題、限定框架與投票的方式,加上手牌數量的限制,以確保在每個組員都一定會參與的前提下,大家一起創作出一個好故事,同時兼顧教學目標與班級經營。再藉由檢查點與評分表來討論故事可補強的面向,最後給予個人延伸思考的空間,讓學生在共同創作的基礎上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故事。
課程到了中後段,玩了幾回遊戲,本來互不相識的小組成員對彼此都多了一點認識,這時老師才進行「諮商與班級經營」的操作方式。這個部份是我覺得本次課程最美、最溫馨的應用,遊戲進行過程不僅要關照他人,更多的是自我觀照,也能幫助學員認識自己不曾認識的自己。
最後,老師跳脫「說書人」,說明了「如何自製桌遊」的大原則,並舉了一些實例供學員參考。
儘管講義內容已經非常仔細,老師仍開放學員錄音
💃上課風格
教學流暢,雖然每種應用需求的難易度不一,例如「引導寫作」需要操作的步驟就比「激發想像」多很多,但是老師在教學順序上做了很用心的安排,採循序漸進、由簡入繁的方式帶領學員逐步了解這款桌遊的各種操作方式。招收學員人數也拿捏得宜,一來可以準確地控制遊戲進行的步調,老師也有充裕的時間在各小組之間游移以掌握學員狀況,我覺得蠻特別的是老師讓每組使用不同的擴充主題,也簡短說明每一代擴充包的特色,並提供學員選材上的建議。
如果用四個字形容,我會說老師是位冷面笑匠唷,課堂間散發出來的情緒與語調非常平穩與冷靜,可是言談之間常常讓全班哄堂大笑,是位教學/講座 經驗豐富又心細的老師呢!
💭個人心得
我對這堂課的想像有兩種,一種是老師在台上一直講解遊戲方式並分享個案實例;另一種是玩了幾種操作方式後讓各組發想並討論新的應用方式、然後上台分享。後者讓我在踏進教室以前有點緊張。幸好,沒有。(對不起老師,寒冷的周日午後,腦袋只想接收訊息,不想激盪)由於老師全程採 「說明-實練-講解-案例分享」的模式進行,雖然資訊量很大,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嘛! 許多教學法自己玩過一次就知道了,因此內化速度蠻快的,甚至在等同學出牌的空檔就已經開始發想如何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上。
此外,刻意沉澱了一些時間才動筆寫心得,還有幾個印象深刻的地方:
第一,老師特別教了「如何說明桌遊規則」以及「遊戲進行的時候螢幕上要呈現什麼資訊」這兩件事,我覺得非常實用。帶遊戲怕的是 : 端出自己精心設計的遊戲,本來期待學生樂在其中,卻卡在聽不懂規則,使遊戲進行得不順利,尷尬收場。透過這天的講解與示範,有所啟發。
第二個是「打預防針」與「讓你自己踩雷」兼具的教學方式。有些潛規則或注意事項,老師會在實際演練之前先說明、預防,告訴大家他這樣設計的用意為何、如何改良遊戲機制等,但有時候也會先賣關子,等學員實際操作遇到問題後,才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、討論可行的改良機制。
根據我的觀察,老師不是隨機決定哪些活動先打預防針、哪些活動先讓學員踩雷的。因為簡報順序說明了他的上課順序是經過用心安排的。從這個部分可以看見一位老師的功力深淺與經驗 : 想必是知道哪些問題事前提點即可,大家都能了解;也清楚哪些狀況除非學員自己體會,否則很難言傳。
第三個印象深刻的,是「超乎預期」,但這個只能意會無法言傳,覺得老師的課豐富又超值!
李洛克老師的Facebook粉絲頁→ 小說界的李洛克
李洛克老師的課程哪裡追蹤→ 故事革命
📝 後記
作為一個小記錄,這是同組的學員給我的牌,希望多年後回顧這篇心得文,我還記得這張牌背後的溫柔:) 在這個2018年下著大雨的、凍手的冬天。
留言
張貼留言